2022年7月21日,新葡萄8883官网AMG电信学部“陕西秦腔文化调研实践小组”赴陕西秦腔博物馆进行实践调研,通过参观和互动的形式了解秦腔的发展历史、表演形式以及相关经典剧目等,切身体会蕴含在秦腔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中的中国智慧。
-实践团队集体合影
陕西秦腔博物馆简介
陕西秦腔博物馆于2009年9月由陕西省文化厅和新葡萄8883官网AMG联合共建而成。该馆通过秦腔流播和历史沿革、秦腔编导与表演艺术家、秦腔班社、剧目文典、乐器、妆容、服装与道具、陕西木偶和秦腔经典剧目剧情介绍等文物艺术品和史料,系统地展示了秦腔文化,同时设有秦腔互动展演厅,通过触摸点播试听和投影互动演示等多媒体方法,观众可动态感受并参与秦腔表演艺术。
陕西秦腔博物馆
参观环节
小组成员在讲解员王月老师的带领下对秦腔博物馆进行了参观。根据王月老师的介绍,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秦腔成型后在全国各地流传,因其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的表演风格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具有多方面的文化特征。
小组参观秦腔博物馆
王月老师首先对秦腔在全国的流播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讲解了各地秦腔流派的区别与特点。随后,老师从秦腔的起源开始,讲述了近代秦腔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清朝时期秦腔名家魏长生、现代秦腔名旦余巧云等秦腔艺术大师的生平和贡献。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秦腔的许多经典剧目如《三滴血》、《火焰驹》等仍然是西北各地秦腔剧团的必修内容。除此之外,在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艺术家们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创作了一大批以抗日精神为核心的秦腔新戏。2004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以交大西迁为背景,创作了秦腔舞台剧《大树西迁》,透过宏大的历史背景,壮写了国家的变迁、时代的进程,深刻体现了那个年代老一辈学者“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除了对于前辈们的铭记与缅怀,博物馆内还收藏有各种秦腔相关的道具服饰等。王月老师对脸谱、乐器、木偶、服饰等秦腔表演中所用的器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自由互动环节,组员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秦腔内涵与发展的问题,王月老师耐心地与组员们进行了交流讨论,为组员们一一答疑解惑。
西迁精神和秦腔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根据交大西迁改编的舞台剧《大树西迁》以传统文化的形式对“西迁精神”进行了诠释。其以西迁教授孟冰茜一家三代人五十年的奋斗历程和生命轨迹为主线,用六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切面,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地演绎出了主人公五十年的情感嬗变、思想升华的心路历程,艺术地再现了那个壮怀激烈的年代,昭示了共和国几代知识分子“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的生存理念,展现了他们前赴后继、忍辱负重、热血担当的人格精神和报国情怀,同时也表现了憨厚、善良的大西北人民对知识分子的爱戴、呵护和滋养,并深层次反映了东西部文化在时代演进中的撞击、渗透和融合。
《大树西迁》剧照
实践感悟
通过本次实践,小组成员们不仅对秦腔这种西北地区特有的艺术形式有了深入的了解,更深层次的体会到秦腔的内涵。在生活节奏快、娱乐形式丰富的当下,秦腔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很难继续维持“应邀表演”的传统形式,尤其是近年来新冠疫情肆虐,剧团活动更加低迷。然而西北人民并没有放任秦腔淹没在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洪潮中。新一代的年轻演员从老前辈手中接过了剧团主演的重担,传承文化的火种;剧作家结合时代背景,将新的时代精神融入到传统的形式当中,给秦腔注入新的活力;地方政府协调单位举办戏曲演出,建秦腔文化街区,为传统文化开辟生存空间。这种种努力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的向心力和推陈出新的创造力,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图片:吕兆鹤
文字:贾家兴 李振源